磯永吉小屋
磯小屋 (1925) 舊高等農林學校 作業室
c.館藏介紹
磯小屋這座建物的功能從1925年竣工啟用後,按照其用途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,分段敘述如下:
階段一是1925-1946,其功能即是原先的建造的目的「農場作業室」,這是高等農林(含農專)以及臺北帝大的一段時間。
階段二是1946-1976,轉型為研究室,這一時期,有幾位教授的研究是與實驗室設在此建物。這幾位教授是:林正義、賴光隆、林安秋三位。
階段三是1976-2004,這一段時間轉型為倉庫,因為新的農藝館以及考種館落成,還有年長的前輩教授退休,所以研究與實驗的空間逐漸充裕而不再使用此建物,因此淪為倉庫。收藏從階段一起使用過的標本、儀器與家具等。
館藏的物品是從2004年發現磯永吉先生的藏書後開始陸續整理,現今能對外展示的珍藏品,全數都是由當時的技士劉建甫先生多年來的整理與紀錄。在2014年春天,蓬萊米的米壽慶時展示出來,讓外界透過磯小屋的珍藏品,能約略想像往昔的研究工作的場景。
在米壽慶之後,謝兆樞教授在檢視前述珍藏品之後,撰寫了穀粒化石與穀粒標本的歷史故事,讓訪客能更深入的瞭解蓬萊米發展過程中的點滴。
詳細的細節請參閱:
1. 磯小屋內的古典儀器(劉建甫)。https://reurl.cc/74v6Ok
2. 磯小屋內的稻米化石標本(謝兆樞)。https://reurl.cc/XZYvoM
3. 九州種水稻-旭的標本(謝兆樞)。 https://reurl.cc/WAZppk
4. 磯小屋古典儀器失竊記(何承翰)。 https://reurl.cc/gejL9p
5. 珍藏品的相簿(鄭秀春)。https://reurl.cc/NbmzV5